在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一起认识了我们国内优秀的新锐青年讽刺漫画家乌合麒麟和他的作品,然而可能各位年轻的用户老爷不太了解,早在乌合麒麟出现之前,我国就曾经诞生过许多位优秀的讽刺漫画家。
其中,尤以中国漫画的先驱者丰子恺先生与我个人心目中的“中国讽刺漫画黄金时代三杰“的华君武、丁聪、方成三位大师最为耀眼。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的作品《种瓜得瓜》,丰子恺先生经常在作品中使用孩童的形象,其中很多孩童的形象都来自他的儿子丰华瞻和丰一吟。小孩的世界总是那么天真、充满乐趣,他们精力无穷,好玩也爱劳动,以他们为主体的画,总是充满着幽默可亲的气息,也正如丰子恺绘画给人的感觉,充斥着人性美好的一面,让人追忆,值得回味。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弟弟打苍蝇》,这是一幅幽默诙谐的四格漫画,苍蝇飞到电灯上;苍蝇飞到小弟弟头上;苍蝇飞到黑狗身上;苍蝇飞到花瓶上。当电灯、狗、弟弟的头和花瓶被打的时候,没有一只苍蝇是无辜的。
先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者丰子恺先生,丰子恺先生出生于1898年,原名丰润,后改为丰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法号婴行。
丰子恺先生绘画师从李叔同(弘一法师)、国文求教夏丏尊(著名爱国知识分子,弘一法师好友,《月报》创刊人、叶圣陶先生的亲密战友)。
丰子恺先生在1917年与同学组织同盟画会,1921年,先生东渡日本,于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1922年学成回国后,开始教导学生美术与书法,与此同时,他开始了最早的中国现代漫画创作。
(当时我们还没有现代漫画这个概念,直到1925年,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刊物——上海《文学周报》连载了丰子恺的画,该刊主编郑振铎把丰子恺这种独特风格的画定名为“漫画”,从此“漫画”一词才开始在中国流行。)
——丰子恺先生的抗战漫画作品《战场之春》,铁丝网、防御工事、落在地上的军帽,全画之中没有一件武器,没有一缕硝烟,却将战场的残酷全部体现了出来,而沙袋里钻出的一株新草则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希望。
——上两图均为丰子恺先生抗战漫画,母亲还在哺育自己的孩子时,他已被炮火夺去了头颅,母亲带着孩童逃亡时,孩子的头颅也已飞走。一向儒雅、温和、谦恭的丰子恺先生在面对残忍的日本侵略者时,出离愤怒,用最直接的笔触,去揭发他们的累累罪行!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的抗战漫画作品《小主人的腿》,小狗没能救回小主人,只衔回了一截小主人的断腿,断腿鲜血淋漓,挥洒一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里很少直接出现日本侵略者的形象,但他们的滔天罪行却全部被先生的画作道破、说明。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近代艺术史上最可爱的艺术家之一,师从李叔同,又曾东渡扶桑学习油画,怎么想他的艺术轨迹都应该是和李叔同先生一道,开创印象派在中国的远大前景。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丰子恺先生作为一名爱国主义文艺青年,他在抗战大后方发出艺术救国的号召,用抗日宣传画的形式发挥他的作用。由于物资紧缺,没有固定居所,经常需要转移,油画这种需要耗长时间且画材昂贵的形式难以实现,故而丰子恺先生开始使用毛笔画漫画,材料易取,便于登报,没想到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竟然被丰老运用得越来越好,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这个绘画风格。
——上两图为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挖耳朵》和《蜘蛛想洗澡》。在《挖耳朵》中,先生处理人物竟然省略了我们刻板印象里不可或缺的五官,但人物的姿态与动作,却是那么的惟妙惟肖,令人不觉称赞;《蜘蛛想洗澡》更是将焦点放在了书斋一角,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它也是艺术的源泉,妙趣源心。
丰子恺先生的技法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高明,他熔东西洋绘画于一炉,即采用西洋的构图式,运用西洋的解剖、透视、明暗和色彩学,却仍充满传统的画趣,娴熟于国画的笔法。
他使用传统的笔墨和宣纸,真正达到了画中有诗,几乎他所有的美术作品都已经简单到不能再少任何一笔,却偏偏又蕴含了很深的意味。
他的作品有着非常高的辨识度,只需看上三四幅,就能从一堆画里挑出丰子恺老师的创作,但偏偏那画中所表现的动静之间、百般妙趣,又让人学也学不出来!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作品《小树植平原,他日自参天》,用最简练的线条完美的勾勒出活泼的孩童认真植树的形象,小松上的几桠新绿分外亮眼,赋以作品标题,更表现出了丰老的乐观,和人民的希望。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作品《月上柳梢头》,其实我每当看到丰老”古诗新画“系列作品的时候,就会想起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教材配图事件,那些人是否别有用心,我不敢妄论,但那些插图缺乏美感,审批教材的相关负责人缺乏审美能力是一定的!
看看丰老的作品,诗画相得益彰,静谧的东方美感让人如痴如醉。画中红衣女子五官未见,却已显风情,画中虽只提”月上柳梢头“,但后半句的”人约黄昏后“却在我们的胸臆内呼之欲出!
丰老虽师出名门还曾留洋学习,但他的艺术作品却是非常简单与质朴的,大部分作品都带有很强的功能性,古人的"成教化,助人伦"是对丰老作品的最好形容。
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先生对于丰子恺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
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有极高的意境,却以最平民、最亲民、最接地气、最娓娓道来的形式展开,顽童、老翁、垂柳、麦穗、蒲扇、耕牛……
这些人民的日常所见,都是丰子恺先生作品里的主角,虽为家常,却不平常,一切的韵味和思想都在寥寥几笔之内,又在趣味横生之中。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古诗新画”系列的作品,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丰子恺先生用美术对杜甫名作进行的二次创作,让它少了一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特供”,却平添了几分人情、几分温度与欢愉。
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到今天仍然被美术行业内外的人们一致推崇,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丰老是亚洲、乃至世界艺术界内都十分罕见的通才,除绘画之外,老先生文学、书法、音乐、翻译、艺术鉴赏等很多领域之内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又因受家庭和恩师李叔同的影响,对于宗教也有一定的见解。
以上种种让丰老的漫画作品有“文性、诗性、音韵、禅意”,这些东西在其作品中融合成一种“灵气”,这而这些灵气又构造出丰子恺先生作品所独有的那种特立独行的和谐共生。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的代表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属于先生“古诗新画”系列作品, 窗外新月如钩,室内茶杯几只,纵观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又能遇到几位知心好友?虽人走茶凉,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君子之交淡若水,今夕人散后,夜凉如水,请珍重加衣!
我们尊崇丰子恺先生,不仅仅因为他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他有民族大义,号召艺术抗战,不仅创作了大量抗日漫画,还编写抗日歌曲和抗日文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命运多舛,时常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却始终以孩童一般纯净的心灵与无暇的视角去面对复杂环境中的人与事。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祖国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去,并相继培养出了王金祥、卞家华等优秀的艺术家。
他还是一位好父亲,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其子丰华瞻、其女丰一吟都成长为共和国的文艺与教育领域的顶尖人才。
正如我们本文的标题一般,他是中国漫画的先驱者,是一位明净又可爱的艺术家,他的画里满是善念、慈心和仁义,而这些恰恰是人类灵魂深处最可贵的东西,是无论艺术如何演变,社会如何发展都不会改变的东西。
丰老更是一位纯粹的人,在动乱时期,四人帮给了他莫须有的罪名,对他各种迫害,可即使这样,他仍旧坚持着绘画和翻译工作直到身患肺癌去世。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豁然开朗》,他借鉴了西洋画的构图,用国画的笔触,形成了一个明亮、活泼、令人舒适和愉悦的画幅。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在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创作的《胜利之夜》,丰老把家国情怀放到了表现细微之处的作品里,头顶闪闪发亮的灯,寓意深远。
——上图为丰子恺先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创作的《协力》,同样以微末小事表达民族大义,也彰显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时所表现出的无畏、团结与力量。
To2096是由一帮美术混子组成的,我们自知没有资格去评价大师,但对于丰子恺先生,我们实在太爱了,请各位老爷允许我们在本文的最后以四个词来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日常烟火,细腻人情,心有大义,一生童心。
——上图摘自《护生画集》,并非广告,仅为推荐,如果大家喜欢弘一法师与丰子恺先生,建议大家可以购买《护生画集》,此书由李叔同题词,丰子恺作画,创作了很长时间,基本可以代表丰子恺先生艺术巅峰期的水平,书中都是教导人爱护生灵的小画,可爱又温暖,价格不贵,诚心推荐。